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永利最新登录入口

一、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底蕴深厚

永利最新登录入口办学历史悠久。其前身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湖广总督张之洞1898年创办的湖北农务学堂,后几经演变,于1952年由武汉大学农学院、湖北农学院、中山大学等六所大学的农艺系合并成立华中农学院农学系,下设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1954年在农学、植保、土化三个专业的基础上设立农学系、植保系、土化系。农学系和植保系团队力量雄厚,汇聚了一批知名专家在此任教,有二级岗教授杨新美、胡仲紫、章锡昌、刘后利等。随着学校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在学校院系与学科调整过程中,原农学系和原植物保护系于2002年7月合并,成立永利最新登录入口。



二、学科优势明显,培养条件优越

公司现有作物学与植物保护两个一级学科,其中:作物学(含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被评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植物保护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植物病理学是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中药资源学被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1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在校研究生2079名,职工97名。开设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种子科学与工程、智慧农业、应用生物科学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21名。农学与植物保护专业分别获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过国家专业三级认证;承担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张之洞班”(农科)的改革试点。

    学院致力于将优质的科研平台和科技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拥有一批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基地群,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包括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繁育与栽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等7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与研发中心,油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农业农村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农业农村部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国家麻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作物病害监测和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昆虫资源利用与害虫可持续治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重要作物病虫害防治理论与技术湖北省高校自主创新基地、湖北省水稻研究中心、湖北农药制剂研究中心、湖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用植物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再生稻生产与产业化技术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油菜技术创新中心、动植物表型与智慧育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以及9个校级研发中心,为员工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平台保障。


三、团队力量雄厚,名师才俊荟萃

公司拥有一支以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领衔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在岗专任教师181人,其中教授及研究员103人、副教授及副研究员71人,博士生导师95人,学院三级岗及以上教师37人,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95.58%。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含海外优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教育部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11人。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1人,“CGIAR杰出青年科学家”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意大利)农业科学奖获得者1人,印度MRPC油菜研究终身成就奖获得者1人,布劳格珍妮小麦女性科学家奖1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中yl23455永利业英才奖获得者1人,湖北省政府最高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1人,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6人,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6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神农英才及其创新团队9个,湖北省科技创新团队6个


四、教学改革成绩突出,人才培养质量优秀

农学、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种子科学与工程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农学和植物保护专业作为首批专业通过国家三级专业认证,获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试点专业,承担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张之洞班”(农科)的改革试点;农学专业入选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植物保护专业被评为首批湖北省品牌专业;国家作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通过验收,同时建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个,建有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建设有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基础生物化学》、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植物生理学》、湖北省省级一流课程12门,建立农学、植物保护学科在线开放课程群,共有在线开放课程10门。 主编出版规划教材28部,其中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1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6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主编出版的《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第2版)》和《作物栽培学》先后入选国家精品教材,《生物统计学》和《作物栽培学》入选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建设有国家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先后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五、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高

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课题等各类研究项目1755项,批准经费6.93亿元。在油菜、水稻、棉花、玉米、麦类(大、小麦)、苎麻、食用菌等多种作物上育成和审定新品种142个,作物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000万亩。获授权专利244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2项、二等奖5项。张献龙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作物学会2020年度杰出人才奖、全国创新争先奖,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傅廷栋院士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五年来,累计发表SCI论文1412篇,在CNS三大顶刊有研究成果发表,三十余篇发表在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lants等高水平期刊。先后向农业农村部、湖北省委省政府提交产业发展建议8份,其中“启动实施再生稻发展工程”被写进湖北省委一号文件。累计组织专家200余人次赴全国各地开展技术咨询指导,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技术人员万余人次。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惠农、脱贫攻坚、疫后重振、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中,践行服务社会的责任。


六、对外交流日益活跃,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近五年来,学院师生近600人次赴境外交流,邀请境外知名学者近500人次来院开展学术交流。学院新引进津田贤一等4名专兼职外籍教师,每年10多名海外知名大学教授来学院工作一个月及以上,进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讲授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基于3个“111创新引智基地”等平台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奥本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韩国东亚大学、泰国清迈大学等建立了本科和研究生双学位项目、交换生与暑期实习项目、学术互访与双边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并根据已有协议共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人才培养项目3个,先后有4名员工入选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多人在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GCIRC)、 国际棉花基因组委员会(ICGI)等国际组织和国际学术期刊任职。

公司多次成功举办国际作物高端论坛、国际根肿病大会、国际再生稻学术研讨会、2017年海峡两岸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国际真菌病毒学研讨会、首届“一带一路”传统药物国际会议、中埃农业科学技术合作论坛、中德植物健康和微生物组学双边研讨会、全国首届智慧农业产学研峰会、南湖大豆高峰论坛、第十一届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学术研讨会、首届湖北作物改良技术创新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承办第十九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七、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学院氛围更加和谐

公司党委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和谐学院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和组织保证。日常工作中,学院十分注重班子建设和制度化建设,努力把班子建设成团结、奉献、廉洁、高效的优秀管理团队,不断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坚持党政联席会和教代会制度,推进信息公开、党务公开,坚持每年举办学院发展研讨会,实现教授管理团队建设和事业发展,充分发挥教职工参与、监督学院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围绕学院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努力为师生员工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工作环境。学院是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和学校“精神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被授予员工工作共青团工作先进集体、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单位,多次被评为英语学习先进集体、考研工作先进集体、考风考纪先进集体、军训工作先进单位、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1952年迄今,学院已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2万余人,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学家、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毕业生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喻树迅、王汉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赵其国,彭友良、周道绣、彭**、裴端卿、彭良才等;有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湖北省委原副书记黄远志、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邓道坤、贵州省纪委书记夏红民、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范照兵、中国农科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等各级领导干部。


(数据更新至:2024年1月)



永利最新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 3044am永利(中国)集团NO.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yl23455永利第三综合楼

邮箱:zkbg

电话:027-87282130

邮编:430070

友情链接:

院系网站链接
高校网站链接
教育网站链接